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0與100%的區別


 郭錦龍醫師


手術風險過高,健保給付過低,讓許多醫界人才萌生退意,逐漸退出這塊是非之地。未來病人開刀可能面臨找不到醫師,或非得等上十天半月或更久的窘境。


許多病人往往存有一點迷思,不管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非得要醫師講個治療成功率不可,以作為是否接受治療的依據。如果文獻報告過的成功機率很高,但自己的手術或治療卻失敗了,便把矛頭指向醫師,歸咎醫療疏失。

臨床上沒有百分百的醫療,更少有存心害人的醫師。換個角度講,即使治療成功率相當高,舉例來說在台灣鼻咽癌病人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75%以上,早期(第一期)鼻咽癌存活率更高達9成左右(10個病人有9個人成功治療),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機率很高,就過度樂觀,不允許治療上任何的失敗。一旦治療失敗,便自怨自艾為何其他9個人都可以,唯獨自己是那唯一的倒楣鬼,甚至怪罪到醫護人員身上。其實,『機率』是針對群體的,並非針對個人,對於個人來說,只有『0100%的區別』



醫護人員在任何治療之前,應該多花點時間在溝通與解釋,讓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沒有百分百的醫療』及『0100%的區別』;更應讓病人及家屬知道,雖然沒有『百分百的醫療』,但醫護人員一定會盡『百分百的努力』,這樣或許能稍微緩解日益緊張的醫病關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