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成為「博士候選人」



終於順利通過陽明腦科研究所「博士班的資格考」,成為「博士候選人」。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主任林永煬教授、台北榮總耳鼻喉部蕭安穗部主任及台北榮總副院長連江豐教授一路來的指導與支持。也感謝這次口試的召集委員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教授,王教授也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的系主任,他帶領的口試委員會完全以鼓勵與指導取代批判式的口試模式,讓我知道研究設計上須補強之處,對於未來的研究有莫大的幫助。

博士班的資格考與我認知的傳統口試有很大的不同。會場佈置完全要自己來,由於口試時間有時候會拖蠻久的,12小時不定,甚至更久,所以會場要為口試委員準備餐點,可準備點心餅乾、沙拉、水果之類的;也要準備飲料,最好一應俱全準備咖啡、果汁,礦泉水要準備2-3瓶,以防有些口試委員不喝飲料。這次幸好有我的助理協助準備這些會場佈置,否則一個人要完成這些不可能任務真的很辛苦,尤其準備口試已經夠累、夠緊張了。

博士到底要唸多久?一般而言,修業時間必須在5-7年完成,加上可以休學2年,所以最多可以念到7-9年,因學校規定不同,唸不完就會被學校應令退學。剛考進博士班只能稱作「博士班學生」,依學校規定不同必須要在2-3年內把主修課修畢並及格,接下來才有資格申請資格考筆試,通過筆試之後才能參加資格考口試。通過口試才正式成為「博士候選人」。到這個階段所花時間因人、因學校而異。以陽明大學為例,規定要在修業第三年內完成資格考。緊接著就是趕快完成研究、發表論文(陽明腦科所規定22SCI論文或15SCI論文)並寫成博士論文(Thesis)。最後如能通過學位口試,才正式成為博士。

念博士,不一定會畢業,很多人(尤其在職進修的人)最後因為工作關係而放棄,再說工作不見得更好找,尤其現在台灣年產3-4萬個博士。如果將來又是自己想開業的醫師,唸博士只是增加一個頭銜。因此,念博士前一定要仔細評估個人需求,是否真有需要。以我個人為例,目前在研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唸博士對我來說可以延續我的研究生命。更重要的是,我很幸運地考上國內神經醫學第一把交椅的陽明腦科學研究所。所內的老師都是世界級的大師,上了博士班後才知道所內教授腦袋想的研究設計都是NatureScience等級的,哪像我以前只要有SCI的論文就滿足了,著實開擴我的視野。

念博士,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卻是一堂直得考慮的選修課!


補充:腦科學的未來
歐盟於2013年宣布將以12億歐元,將近500億台幣支持一項為期10年的重大研究計劃,叫做Human Brain Project。這是當年歐盟惟二超過10億歐元的研究計畫之一。同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宣布將以1億美元展開一項稱為「BRAIN Initiative」的研究計畫,這是一項被認為可與Human Genome Project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科學研究計劃。日本、德國、英國和瑞士等先進國家也紛紛制定神經科學研究計劃,認知神經科學大師Michael Gazzaniga甚至認為接下來的二十一世紀是「大腦的世紀(the century of the brain)」。以上例子說明了選擇腦科學是個明智的抉擇。偷偷為本所做廣告,陽明腦科學研究所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有興趣者請參閱本所網站


在淡水漁人碼頭露天演唱咖啡廳,喝杯飲料慶祝通過資格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